无名文学 当前位置:首页 > 文学天地 > 无名文学 >

【无名文学】王福利《山水徽州行》——卢村空鸟音

时间:2018-03-06 10:36:20


  王福利1977年生,现居河北省黄骅市。中国散文学会会员、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、河北民俗文化协会理事、河北散文学会会员、沧州市作协会员。已在国内报刊杂志发表散文、辞赋三十余万字,先后获得首届采风作品全国大赛一等奖、第三届河北省草根散文家、河北散文30年“金星创作奖”,出版散文专著《诗风画境——走进〈诗经〉里的风景》。

  山水徽州行

  文/王福利

  淡青色天幕下,绿山重影一层层荡开。山前平野低头闲饮水牛,灰白的错落围墙,斜枝半掩的层鳞黛瓦。是隐于世外桃源的魏晋人家,是遗落人间的云阁仙居,是走过了浮沉都市的归宿,是走过了春秋代序的缓慢至静止。

  卢村空鸟音

  一红一绿两只凤凰,栖落于卢村博物馆的大门之侧,在与游者对视的刹那凝思中,似乎忘记了再飞回村北羊栈岭的密丛高林。

  村名虽由雉山改作卢村,追随着凤凰不知名的一只只“雉鸟”仍然还在,也因留恋村中的流水人家而忘返山中。循着远近相随的门外鸟声,循着雉山的自然走势,下门溪正一路轻唱流向村南,准备与另一条名唤前街溪的玉带汇连。水底一群群近乎透明的银鱼,还有岸边石阶的弯叶如兰,将缓平如帛的悠悠流水,拉隔出一根根琴弦长纹。或宽或窄的木桥,时远时近地横连于如琴溪面之上,铮铮的水声和唱中,时而有一点黑羽绿腹忽落暂憩桥上,时而有一声清灵婉转从溪上斜树间传出,一点点一声声跃动的音符,在古雉山下汇奏出一曲忘机古音。

  古朴悦耳的琴音,萦绕于南唐至今的千年卢姓村庄,一溪春水,在两岸宣纸墨墙上写下又一季诗篇。恋恋流转的春溪,晕染了又一年墙画里的诗意江山,亦晕涂着墙下人的最美年华,对岸石凳上那个满头银发的侧影,正翻开一册边角残黄的厚书,悄悄按下相机快门的轻响,惊散了书中一场最美的邂逅。

  隔着澈流鸟声,看不清旧书封面和书后容颜,流水时光在快门一闪中将青丝幻为白发,扯不断擦不去的旧蔓新苔,将一座为卢姓名官修筑的“驷车桥”辨不出宋代的本来模样。水润草长里的四季变迁,让“思成堂”“述理堂”“志诚堂”里那些模糊的容颜亦愈加模糊。木雕楼栏杆上的方格云纹、木门镂窗上的故事传奇、田园风物,想要清晰勾勒出一个亦商亦官“卢百万”的鲜活形象,却总是难将那些精美片段黏合复原为一幅完整的人物图;也难将那些方寸木框里的故事拼接连缀成一部完整有序的家族谱。庭前一对“黟县青”雕就的二百年竹墩,用特有硬度与独有寓意,更因坐过之人在上面累加的磨蚀痕迹,已为其加上了透明罩的保护,庭前一幕幕花开花落也被同时封存。

  庭上古画里的山水模糊了线条颜色,院里编着竹篮笸箩的年过半百老人,时不时抬起头,将平和恬淡视线投向画中模糊山水,身后的一束竹条,恰似一尾微展的凤羽。离村赶往下一个村庄的回望里,溪边那只不畏人来人往的黑羽凡鸟、一户开敞木门前不向生人吠叫的闲巡黄狗、木格窗下竹竿挂着的大小不一如编钟般的山笋干,那些时而模糊时而清晰的图片、时而清灵时而古远的音符,再一次在恋步里回放重组。

 


友情链接: 河北文艺网
主办单位: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