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圆桌 当前位置:首页 > 文学天地 > 大圆桌 >

红荆条一样野性地生长

时间:2017-02-14 16:57:09


  红荆条一样野性地生长

  ——2016年沧州诗歌扫描

  吕游

  2016年沧州诗歌表面看来风平浪静,但是不同年代的沧州领军诗人却在暗自点燃内心的诗歌之火,沧州诗歌在创作、活动等方面内敛却不失张力,如同沧州盐碱滩上生长的一丛丛红荆条,不声不响,生命顽强。

  “沧州诗歌群”由沧州诗人吕游、王云起发起,自2010年创建以来,以团结沧州诗歌作者、培养沧州诗歌新人、提高沧州诗歌水平为己任,诗歌作者常年在群里交流、探讨诗歌,组织各类活动。2016年11月19日,由沧州诗歌群发起组织了第二届沧州诗歌研讨会,吕游、阿步、戴丽华、鱼儿跳跳、天天、战芳等30余位诗人参加了活动。活动由诗人吕游点评了沧州20余位诗人的诗歌作品,与会诗人就沧州诗歌发展及当今诗坛现象进行了研讨。“沧州诗歌研讨会”已经成为了沧州诗歌品牌活动。

  沧州诗人各个年龄段的领军人物大都参加过《诗选刊》原总编郁葱策划组织的河北省青年诗会。近年来,他们立足沧州,坚持创作,写作题材、语言、视野、境界均有不同程度提高。

  祝相宽是沧州50后诗人代表,生在沧州青县,那里是“好人之乡”,民风淳朴,他的诗歌也继承了这一传统,以深情而传统的笔触抒写他所熟悉和倾心的乡村生活,同时关注和记录当下发生在他身边的事情。即便后者,也带有鲜明的乡土印记。比如诗歌《父亲,我回来了》:父亲,别怪我/这一走,就是三十五年/把家乡走成了故乡/把亲人走成了思念/把你扶肩送到村口的那个少年/一转眼,走成了/满头芦花的秋天……父亲,想家了你就回来/两个家也就是一滴露水的距离”。诗人将乡愁和乡情看似百写不厌的主题,抒写得充满了哲思,不掩饰不做作,在谦卑和内在中,解析生活,洞察生活,引人深思,使他的乡土诗创作愈发显得炉火纯青。祝相宽的诗歌是乡土诗歌的颂歌或者谣曲。

  吕游生于1970年,老家在沧县农村,务过农,教过学,多年在机关单位工作,阅历丰富。吕游性格内向,对生活事物有着独特体验,应邀参加了2016年中国首届网络诗人高级研修班。他在诗歌《孤独》中写道:”孤独在路上,就像这个瓷器/在火里行走,终归/在各自的路上抵达终点/这个词,披着银光闪闪的釉身/我只交出粗糙的一面/像苦行僧披着破烂的僧袍”。该诗入选《中国年度优秀诗歌2016卷》,诗歌中的这份孤独属于诗人的孤独,经历了人性、生活、理想的“三味真火”的冶炼,闪着冷峻的釉泽。吕游游走于现实中,个性掩藏于内心,他不想和现实对抗,但是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冲突不断在生活中上演。吕游借助诗歌,理想之光正不断闪烁。

  阿步是沧州80后诗人的代表,这个生于沧县的小伙子,2016年诗作先后刊于《星星》《2017年天天诗历》《中国当下诗歌现场2016卷》《中国诗歌》等诗歌刊物、民刊及诗歌选集。在他的诗歌《羞愧》中写道:“最近,我总是想起/那几个泥瓦匠/他们身上总是挂着/很多泥点;他们走路总是/离我很远。只要一想起/那个晴朗的早晨/我就为我这身/干净的衣服/感到羞愧/为我内心肮脏的/那一部分/感到羞愧”。阿步的诗有一种难得的干净。诗歌的品质亦是人的品质。阿步是用心而非用力来写诗的诗人。在旁人追名逐利时,他保持着自己寂寥的写作与生活。总是在轻盈中发力,抵达辽阔和深邃。

  除了上述几位诗人,今年沧州诗人夜子、靖芩、祝鹏、战芳、天天、蒲保杰等诗人也保持着很高的创作水准,创作正不断引起关注。任丘诗人赵长在在2016年收获颇丰,先后获得“海山杯·美丽应城”全国征文大赛一等奖、第二届“中国·曹植诗歌奖”华语诗歌大赛二等奖、2016第八届陇南“乞巧女儿节”征文大赛二等奖等全国诗歌比赛奖项十余次。沧州诗歌活动也在增多。12月出初,任丘市“古淀文化艺术沙龙”邀请诗人吕游到任丘市进行诗歌讲座。沧州承办了由中国网络诗歌学会、河北文化产业创意家协会和河北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主办的“唱兴河北,共迎冬奥”“大斤杯”全国诗歌大赛颁奖大会,大斤石材工程有限公司获得授牌,成为全省第二家“中国网络诗歌学会创作基地”。

  相对于河北省一些地市,沧州诗歌活动表现的并不主动,甚至有点过于保守。但是我相信,沧州诗歌正在积聚力量,像荒野中的红荆条,冬眠之后,就是惊蛰,抽出诗歌的枝干可以弯曲,却轻易不能折断。

  2017年2月9—10日


友情链接: 河北文艺网
主办单位: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