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术文章 当前位置:首页 > 文学天地 > 学术文章 >

【文化沧州】马合意《冬日里的甜爽——任丘糖墩节》

时间:2017-06-13 16:10:02


  冬日里的甜爽——任丘糖墩节

  文/马合意

  任丘吕公堡镇李花村一年一度的糖墩节在元宵节前热热闹闹地开幕。

  满街串串红,引得游人醉。正月十五一大清早,李花村街道上便人头攒动,游人如织。从十里八乡赶来的人们陆陆续续聚集到这里,参加每年一度的糖墩儿盛会。徜徉在火红甜蜜的海洋里,琳琅满目的冰糖葫芦让人目不暇接:红彤彤的草莓、黄灿灿的金桔、紫溜溜的小葡萄,象征多子多福的火龙果、寓意平安吉祥的红苹果、裹着巧克力的大香蕉,各种水果做成的糖墩让人垂涎欲滴。也有蔬菜做成的糖墩,清脆的小黄瓜,咬一口爽到心底;松软的小金瓜,晶莹剔透……十几个品种,花样繁多、口味十足。

  这里的糖墩儿,不但原料丰富,样式也做得非常可人。既有长达两米多的山楂“巨无霸”,也有小巧玲珑的山药豆。有的商家还别出心裁,有特意为情侣们“量身定做”的浪漫的“心”形糖墩儿,还有祝福新春的“某年大吉”造型,这些“杰作”不仅味道爽口,还给人一种美妙的视觉享受,成为这次盛会的一大亮点。

  糖墩节上的超长糖墩

  李花村糖墩儿节远近闻名,除任丘本地外,天津、北京、廊坊、沧州等地的游客也纷纷慕名而来。有些从外地赶来做生意的客商,从正月十三四就提前赶来占摊位。拥挤的街道旁,成千上万的糖墩儿连成一片。“糖墩大卖,五块钱一根喽,又香又甜的糖墩儿喽……”伴着此起彼伏的叫卖声,欢快的人群嗅着甘甜的糖香,手里拿的,嘴里嚼的,无不是幸福和喜悦。

  在任丘,很多人做糖墩都是祖辈传下来的,几代人都在做糖墩生意。七间房乡大树刘庄村就是有名的糖墩之乡,全村大多数人都会这套工艺,糖墩销往全国各地。在糖墩节上,大树刘庄村的小人糖墩让人啧啧称奇。红色的小帽子,山药豆做的小胳膊小腿儿,嫩嫩的小橘子上,西瓜子做的小眼睛、山楂皮做的樱桃小嘴儿,活脱脱一个小娃娃,萌萌哒的造型可爱至极。

  甜爽的糖墩令孩子们吃着手上看着垛上

  糖墩儿节由一个美丽的传说演绎而来。相传明末清初,有一个外地的老奶奶领着两个小孙子乞讨来到后李花村,住在村南的破庙里。老奶奶平生信佛,心地善良,深受村里人爱戴。后来,老奶奶因生病在某年正月十四去世。正月十五,两个孩子在村民的帮助下安葬了奶奶。后来两人出去闯荡,成就了事业,于是返回村里为奶奶建庙祭祀,并在每年的正月十五都施舍钱粮给村民,逐渐使相互感恩形成风俗。后来,有人发现山楂果形似佛珠,遂以糖墩儿来祭祀这位老奶奶,糖墩儿节的风俗也因此一直传承了四百年之久。伴随着改革开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,糖墩儿节规模也一年比一年壮大,2009年,糖墩儿节被列入沧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。


友情链接: 河北文艺网
主办单位: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